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人的生命整体的教育。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对生命概念的认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这个阶段对应的是皮亚杰提出的前运算阶段,此时儿童的认知以自我中心,泛灵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自己喜欢的玩偶和自己是一样的。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死亡的人也许是去另一个地方生活。第二阶段(5-11岁),个体逐渐意识到死亡是人生命的终结,但是对死亡的理解不深刻。第三阶段(12岁以上),此阶段的个体处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
什么是生命教育?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人生与其他人的人生混为一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存在的价值,独特的天赋和才能。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启发和引导人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实现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维克多•弗兰克
《活出意义来》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和一本绘本。
《小小的她的来访》
简介:死神其实是一个小小的女孩,每次当她去带走将要去世的人,大家都非常伤心。但是有一天她碰到一个小女孩,她开心地对小死神说你终于来了的时候,小死神感到非常诧异。小女孩于是和小死神成了好朋友,她教会了小死神她会玩的各种游戏。
这是一个关于失去、别离和死亡的故事,悲伤却充满爱,作者用温暖而直达人心的笔触向我们呈现了生活中悲伤事物的另一面。
《海蒂和爷爷》
电影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海蒂从小父母双亡,被姨妈收养长大,当海蒂8岁的时候,姨妈觉得她累赘,便把她送去与独守小木屋的爷爷生活。爷爷被当地人称为“牧场大叔”,脾气古怪,喜怒无常,人们害怕接近他。爷爷一开始也嫌弃她,最后海蒂用自己的热情与善良,治愈了爷爷。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爱、成长与生命。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一只虎斑猫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生命在一次次的轮回,活到最后它自己都心生厌倦,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直到它变成了一只谁都不属于的野猫后,爱上了一只高贵的白猫,让它懂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白猫死后,它搂着白猫放声恸哭,它宁愿陪着爱人一起去死,也不愿意浑浑噩噩的继续活下去。这本绘本展现了生命与爱的含义。
作者简介
吴汶蔚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员
作者|吴汶蔚
一审(校)|曾 珍
二审(校)|王 芳
三审(校)|罗 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