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航 “心”方向|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有效生气你学废了吗?-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知识   >   正文
心理知识

新启航 “心”方向|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有效生气你学废了吗?

发布日期:2024-09-28    作者:石来玉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一、愤怒的表现方式

常见的生活情景

A 好朋友忘记了你的生日,于是不想和他说话,冷战了一周,等着他来解释。


B 室友每天凌晨都在打游戏,键盘敲击声很大,忍无可忍的你终于对他“破口大骂”。


C家里来了一个远房亲戚,他总是不敲门就进你房间,你很讨厌,于是和朋友吐槽他。


D宿舍聚餐没叫你,他们回来后还有说有笑的,于是你摔门而去。

以上几种情景你是否感到熟悉?这其实是我们在感受到愤怒时常常表现出来的四种方式:冷暴力、语言攻击、向他人抱怨、行为表达。你认为这几种表达方式是有效的吗?关于愤怒我们应该如何有效表达呢?




二、认识愤怒的情绪

愤怒的冰川模型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通常与愤概、恼怒、敌意和愤恨等情感相关,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人类情绪,可以在面对不公正、挫折、伤害或对个人价值观有所触动时产生。当感到愤怒时,面部表情可能会出现以下特征:表情紧张、唇角下沉、眼神坚定、肌肉紧张。在情绪上,愤怒可能导致人们思维变得模糊,情绪爆发、产生冲动行为等。同时愤怒也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它能激起我们的反应采取行动保护自己。


(一)愤怒的背后——觉察自己的需求

愤怒常常被叫做次级情绪,在愤怒的背后往往藏着初级情绪,比如难过、失望、不甘、挫败等情绪,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最后形成愤怒。

美国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约翰和朱莉·戈特曼(John& Julie Gottman)提出了愤怒的冰川模型。他们认为每个人的情绪都像大海中的一座冰山。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导致我们生气、愤怒时,我们的愤怒情绪就像浮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清楚的可以让所有人都能觉察到。但我们内心的各种真实想法和感受,就会像海平面以下的冰川一样难以察觉,深藏在我们内心的海底。也就是说浮在表面的是愤怒,而冰川下是无助、内疚、自卑、害怕、渴望等需求。


(二)愤怒的原因——了解自己的边界

1. 安全受到威胁

这里的安全是广义的,当人们身体或是生命受到威胁时会产生愤怒。比如,在地铁上被人挤到而发怒。


2. 被别人侮辱

直接的人身侮辱引起愤怒我们很容易理解,但“侮辱”的认定标准在个体之间依然存在极大的差异。比如,一位学生评优没评上,他会认为这是老师对他的侮辱,从而愤怒,但是别人并不这样认为。


3. 私人空间被侵入

任何人都有一个隐形的“私人空间”,可以是实际的空间,也可以是不可触碰的话题,一旦被别人无视或侵入,极易引发愤怒。


4. 个体资源受到侵犯

对于人类社会,最明显的资源就是财富,当个人的财富被别人拿走,无论是掠夺或是其他手段,个体都会愤怒。

除此之外当个体感到不公正、伴侣不忠诚、群体利益受到威胁等都会感到愤怒。




三、表达愤怒的方法

愤怒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有益于重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我们应该学会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的表达,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发泄情绪,而是表达诉求。


(一)4个方法,学会“有效生气”

1. 承认自己生气

与自己的愤怒和解,摆脱自我对抗的情绪,一味对抗和憋着情绪,只会让自己闷气郁结。


2. 就事论事,表述客观事实

不要趁机把负面情绪扩散到别的事,或者翻旧账,剑拔弩张,只会让矛盾激化。比如:你总是、你之前也等,这些的表达很容易激化矛盾。


3. 直观表达需求

先告诉对方你因为此事有多难过、多失望,让你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被听见。再清晰地表达他的行为差异在哪里,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应该做什么。


4. 学会复盘总结

任何伴有愤怒的争吵,其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接纳和理解对方。在吵架后,可以约一个彼此都冷静下来的时间,就这次的矛盾复盘分析,加深明确双方底线,总结后续的相处之道,让每个人都保留自己的完整性。


(二)表达愤怒的公式:1+2+3+4

01观察:描述事实  

02表达感受:真实情感而非想法

03需要:为什么会愤怒

04请求:提出具体做法

示例:当你总是不敲门就进我房间时(描述对方的行为)我觉得我很不高兴(说出自己的感受)你下次进我房间可以先敲一下门吗?因为我比较在意我的隐私(表达你的提议并说明原因)。




推荐书籍

《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和深入分析,阐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表达感受、需求和请求。另外作者强调了爱与和谐在沟通中的重要性。“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贪婪、憎恨、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作者简介



石来玉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员



供稿|石来玉

一审(校)|曾  珍

二审(校)|王  芳

三审(校)|陈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