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准备令人“惊喜”的礼物吗?-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首页   >   心理百科   >   生活感悟   >   正文
生活感悟

你会准备令人“惊喜”的礼物吗?

发布日期:2023-12-26    作者:杨郦晶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嗨,2023余额不足,转眼圣诞节就要到了,接下来“元旦”“春节”“情人节”许多人要考虑剁手给爱人朋友送一系列节日的礼物了!(感觉钱包要被掏空)

中华文明重视人情。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诗经》中《大雅·抑》中有一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就是成语“投桃报李”的出处,这一成语比喻人们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送礼是增进你和朋友之间感情的好机会,但送礼也是一门学问,送得好皆大欢喜,送得不好就麻烦大了……礼物的赠予者和接收者对礼物的偏好是否一致,简单地说就是送礼者赠送的礼品是不是收礼人喜欢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送礼在亲密关系与非亲密关系中有很大差异。下面我们分别来说说:

Huang和Yu(2000)两位学者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礼物赠予分为特殊的场合 (如情人节、结婚周年纪念等) 和特殊的礼物类型(比如情侣装、情侣首饰等)。亲密关系中赠送的礼物通常是作为非语言形式的符号向对方表达爱意,在亲密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礼物赠予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在恋爱初期,情侣们大多会更关注礼物交换在物质上的大致对等(刘大为,2021)。因为恋爱初期大家彼此不了解,将来两人的关系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礼物的接收者会通过大致对等的回礼或是对礼物的拒绝来避免产生“亏欠”。在传统观念看来,只有可以还“人情”才敢于欠 “人情”。对于情侣而言,将恋爱关系转化为婚姻关系就属于还“人情”的一种常见方式。

有研究分析,恋爱初期的女性更欣赏普通礼物,而不是奢侈品。因为这一阶段,情侣们还没有完全建立情感承诺,男方赠送奢侈品会给女方带来一种负债感,让她们担忧这段关系中的权力不平等问题。

在恋爱稳定阶段,情侣互相信任,在此基础上男方如果赠送女方奢侈品,更会被视为男方对这段关系的重视、投入、奉献。这些稍显贵重礼物的送出都需要以某些“理由”作为掩护,以引导象征意义的交换倾向于情感的交换(刘大为,2021)。比如,男方送女方一部手机,理由是觉得女方手机“太卡”;送女朋友一个包包,理由是她现在不开心,而包包能够“包治百病”。

大多数情侣认为在生日、恋爱过程中的重要纪念日及中西方情人节通常都应当送礼。但相处更长时间的情侣可能就不那么重视节日送礼了,而是转为更灵活的方式,即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的“突然惊喜”式“小礼物”。比如,男朋友在坐高铁回家路上,列车员送来一杯女友点好的奶茶;男友买好女友喜欢色号的口红偷偷放在她的背包里。

当一段关系进入到稳定期,此时情侣们更看重礼物蕴含的情感表达作用,包括“手工物品”和 “情侣物品”等类型的礼物会更多出现在礼物交换过程中,比如情侣毛衣、印有两人合影的马克杯等。

在非亲密关系中,关系较远的朋友选择的礼物类型可能比亲密关系的爱人送的礼物更符合接收者的口味,因为接收者的礼物清单能够使赠予者有效地选择符合接收者偏好的礼物(Bradford&Sherry, 2013)。

接收者不会给你列出礼物清单,这就需要送礼者从侧面打探了解,投其所好地赠送礼物。比如,A想给B送礼,他打听到B最喜欢去人均消费100元的西餐厅用餐,B还会去一个喜欢程度稍低一点的人均消费80元的西餐厅用餐,A此时手头仅有80元买礼物的预算。此时,A应该根据B对餐厅的喜欢程度选择请B吃饭,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预算来请B吃饭,才更符合B的心意。

另外,接收者也偏好体验型礼物,比如一场音乐会门票、看场刚上映的电影、去游乐场玩一趟等,因为体验型礼物会给接收者带来更大的快乐(Goodman&Lim,2018),让他们有深刻的回忆。

在送礼时,赠予者通常会选择昂贵的礼物,他们错误地认为礼物价格会影响接收者对礼物的赏识(Flynn&Adams, 2009)。而接收者反而更看重礼物的意义价值,即赠予者在选择礼物时花费的时间、身体(比如骑行20分钟)和心理上(是否了解接收者喜好)所付出的行为代价等,接收者可能提高对“差礼物”的评价,特别是在好友之间,这种“礼轻情意重”的感觉尤其明显,但在陌生人之间送礼这种意义价值不大。

当不熟识接收者时,赠送反映赠予者特点和兴趣的礼物更稳妥(Aknin&Human,2015)。在不确定接收者是否喜欢某一礼物时, 赠予者可以给自己买一份同样的礼物,并且向接收 者表达双方对礼物的共有,也可以提高接收者对礼物的喜欢程度(Polman&Maglio,2017)。

总之,送礼要考虑送礼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或者多个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Aknin, L. B., & Human, L. J. (2015). Give a piece of you: Gifts that reflect givers promote closenes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60, 8-16.

2.Bradford, T. W., & Sherry, J. F. (2013). Orchestrating rituals through retailers: An examination of gift registry. Journal of Retailing, 89(2), 158–175. Q1.

3.Flynn, F. J., & Adams, G. S. (2009). Money can’t buy love: Asymmetric beliefs about gift price and feelings of appreci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5(2), 404-409.

4.Goodman, J., & Lim, S. (2018). When consumers prefer to give material gifts instead of experiences: The role of social dista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5(2), 365-382.

5.Polman, E., & Maglio, S. J. (2017). Mere gifting: Liking a gift more because it is share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3(11), 1582-1594.

6.刘大为,郭瑞. (2021). 经营爱情:大学生情侣礼物交换的实践逻辑. 中国青年研究, 12, 40–46. 核心级.


作者简介



杨郦晶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员



作者:杨郦晶

一审(校):曾  

二审(校):王 

三审(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