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首页   >   心理百科   >   案例分析   >   正文
案例分析

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

发布日期:2023-02-24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案例: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

小张是大一新生,性格较内向,从来没有住过校。进大学后与7名同学同住。在条件优裕的环境中成长的他,看不惯同寝室同学“不良”的卫生习惯,更不喜欢他们随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欢他们的高谈阔论,总之,看谁都不顺眼。由于内向的他本来就不擅长与人沟通,再加之看不惯那些同学,于是,就以独来独往来减少与同学们的交往。时间一长,他发现寝室同学说说笑笑,进进出出都结伴而行,似乎视他不存在。他开始感到失落,感到孤独,曾经多次萌发过主动与他们交往的念头,可都事与愿违。他回寝室时总觉得同学们都在议论他,对他品头论足,还窃窃私语,一副嘲笑、鄙视的模样。他觉得受不了,想换寝室,但没有得到批准。为了不和他们交往,他很少回寝室,只有睡觉时才回去。即使这样避开他们,似乎还是没有减少他们对自己的议论与不满。他开始失眠,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身体急剧消瘦,在寝室话越来越少,听课的效率也越来越差,最后终于病倒了。在住院期间,寝室同学轮流守护在病床旁,看到那些平时让自己反感透顶的同学都忙着照顾他,送水喂饭,就像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把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告诉了他们,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同学们只是觉得他不愿与他们交往,并不知道由此引发了他内心如此大的震荡。

 

案例分析

寝室就是同学们大学期间的家!寝室关系也是大学期间每个人最频繁的社交关系。同学们在寝室里休息、娱乐、学习,小小的寝室承载了各种各样的功能。良好的寝室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而糟糕的寝室关系不仅无法让人安然休息,严重的还会出现极端伤害事件,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学会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维护良好的寝室关系呢?

 

一、适当的冲突是差异性的表达。

在一个集体中,冲突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每个人的观念、知识、所关心的以及所需要的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无法让每个人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适当的冲突背后其实是对差异性表达的诉求,如果一味地回避冲突,追求息事宁人,压抑自己对需求的表达,久而久之,冲突可能从一点意见的不同,到无法解决的相互争辩,甚至以武力相互攻击,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二、多了解室友的个人文化差异,成长环境差异。

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一个人的行为,忽视了他的文化底蕴,比如挤牙膏这件小事,有的人习惯从底部一点点向上挤,用完部分再仔细地卷起来;有的人却直接从中间随便按一下,挤得到处都是,牙膏常常变形。这其实是个人文化差异,当你不了解其他人成长环境的差异时就容易指责对方,为何这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实际上你的室友可能是个很随性的人,平时很少留意一些细节。当你对他人的个人文化差异多一些了解之后,或许你会更容易理解他人,寝室关系也会更融洽。

三、主动提前明确规则。

很多事情如果未能提前明确规则,日后很容易积累矛盾,使得矛盾难以解决。例如,A同学喜欢打开门窗通风,觉得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于是每次出门总是打开窗户,在宿舍的时候敞开大门,然而临窗B同学觉得风太大吹得头疼,也担心下雨,所以总是关上窗户和大门。双方都没有错,也许A在心里会说:“开窗通风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还用说吗?”是的,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个体,在很多方面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如果宿舍需要开窗通风这条规则不明确说出来,双方都暗自用自己的方式行事,容易导致潜在的矛盾发生。

四、反复提醒,一点点地改变。

在明确规则后,我们需要反复提醒对方,甚至可以写下来贴在寝室显眼的地方相互提醒,当我们达成一致,有了一条新的规则后,仍然要给对方时间去学习和改变。例如,大家一致同意11点上床睡觉的规则,但有同学从小在家就属于“夜猫子”型,一到晚上反而更清醒,即使寝室规定11点睡觉,他仍然会慢慢悠悠地干其他事情。这时我们要反复多次耐心提醒,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在他还做不到的时候,给他充分的理解和时间,再反复提醒。

注:本文案例《拒绝交往让他尝尽了苦头》引用自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第3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