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认为你不配拥有? ——心灵的自我救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列表   >   正文
新闻列表

你凭什么认为你不配拥有? ——心灵的自我救赎

发布日期:2023-12-15    作者:张贵玲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我很不习惯别人的夸赞,觉得自己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

“这次能获奖也是运气好罢了”

“想尝试新的穿衣风格,但又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适合改变”

“她好优秀啊,我好像不配追求她”

“在和朋友相处中,不喜欢亏欠别人,宁愿别人亏欠自己,也不愿自己亏欠别人,不然内心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和愧疚感”

“只有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差”

……

你有过以上体验吗?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当杨天真问李雪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有多少天可以休息时,李雪琴答道:“三十天,就是我对我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安全感,也不是说我只对工作这样,我对一切事情包括关系都随时准备好失去”。而在另一档综艺节目中,歌手龚琳娜曾对美依礼芽说:“我从来不敢穿粉色的衣服,因为我不是个‘漂亮女孩’”。“不配得感”(以自卑、自我贬损、自我价值感降低为主要表现)正流行于大众言谈之中。



什么是不配得感呢?

不配得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自己配不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心理学上,不配得感又被称为“冒名顶替综合征”,指我们对自身的评价远远低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产生不配得感的原因

皮亚杰说,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环境角度来说,原生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年幼的孩子由于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大人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爱是有条件的,被爱需要有价值”这样的观点,而这种观点随着父母不断的强化,孩子内心就会出现对自我能力的贬低,从而降低自我价值,潜意识里出现“我还不够好,不配享有美好事物”的念头;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体的归因方式往往是不利于保护自尊的,即偏向于将成功进行外归因(如运气),将失败进行内归因(如能力),这样,个体就没办法从那些成功体验中去提升自我效能感,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降低不配得感的小方法

01客观评估自己



不配得感高的个体往往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化的自己,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可以更好。罗杰斯认为,当个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过大时,就容易产生抑郁,而当个体现实自我与实际自我差距过大时,则容易产生焦虑。不配得感高的个体往往是通过一面扭曲的镜子去反观自己,因此,每当你出现对自己的负性评价时,不妨试试三项表法,或许能有利于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分离,从而更好的去评估自己。



事件

客观事实

主观感受

……

……

……



02悦纳自己



比较产生不完美。古人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无不在告诫我们优秀的人有很多,我们要谦卑上进,追求卓越,可如果我们将自己放置于比较的漩涡中,那个体就会被“他人”的评价所裹挟,你会发现,古人说得没错,比不完,根本比不完!优秀的人比比皆是。这就好比你考过了四级,却发现你的同学早已考过了六级,当你好不容易过了六级,却发现有人已经考了雅思托福……那我们就不能比较了吗?其实,我们可以比较,只要换个角度,将比较转移到自己身上,将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进行比较,这样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你是一直在前进的,内心能极大的受到鼓舞,这有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对于别人的闪光之处,报之以平常心看待,既要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坦然接纳,又要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心生喜悦。


03积极暗示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受到他人各种各样的“暗示”,这些暗示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且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够坚定,自卑的人来说影响就会比较大。同理,不妨将积极的暗示增添得多一些,给自己一些具体,相对简短,重复性高的积极暗示。例如,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这样的暗示看似简单,却不要小看它的力量,自证预言告诉我们,你的积极暗示会促使你朝着暗示的方向去实现。


或许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你,

但你值得被自己所爱!


作者简介



张贵玲

心理学院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员



作者:张贵玲

一审(校):曾   珍

二审(校):王   芳

三审(校):罗   禹